提高經編機性能 拓展產品類別
生意社9月17日訊 “我國特里科經編機的速度目前不超過2000轉/分,機號不超過E32,與國外相比差距較大。目前國外特里科經編機機號已達到E50,且速度已達到3200轉/分!9月8日,經編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蔣高明在無錫舉辦的紡織科技新見解學術沙龍·經編技術研究與應用活動上提出,今后我國國產經編裝備應向高速化和精密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功能化和新型化方向發展。
此次沙龍由中國紡織工程學會主辦,《紡織學報》編委會、江南大學服裝學院、經編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辦。
據了解,經編機由于其高速、精密、機構復雜、協調控制要求高等,歷來是發達國家的專利產品。目前,國際最先進的經編設備主要由德國生產,其產量占世界經編機總產量的一半以上,其中60%以上的產品銷往中國。
經過40多年的發展,國內企業生產的高速經編機、多梳櫛經編機、雙針床經編機、整經機等設備及其電子控制裝置較好地適應和推動了行業的發展。我國逐漸形成了江蘇常州、湖南常德以及福建長樂等地區的經編機械生產基地,年生產和年銷售經編機已近2000臺。但國產設備在運動精度、穩定性和智能化生產等方面與國外還存在差距;新材料、新工藝以及新技術的應用和研發差距較大;產品檔次、花型設計范圍、應用領域等均受到限制,須進一步加強;機電一體化水平還有待提高。
因此,提高國產經編機的轉速已成為參會專家的共識。江南大學教授宗平生在會上指出:“經編機、特別是花邊經編機的數碼化控制問題在我國已基本解決,現在令經編機制造業困惑的問題是如何實現機器的高速化。國際上,Tricot機已經達到和超過4000RPM的運轉水平,Raschel型四梳高速機型已超過2600RPM,而花邊機已有向超1000RPM沖擊的趨勢。我國需要在這方面下大力氣突破!
在經編機的產品創新方面,蔣高明希望紡機企業在短纖紗經編機、計件成形經編機、產業用特殊經編機上多下功夫,有所突破。
經編機生產企業則希望下游用戶多開發經編新產品,拓寬經編產品應用領域,以此擴大經編機設備的銷售。因此,產業鏈上下游合作至關重要,這既有利于經編新產品的研發,又有利于經編機水平的提升和銷售。
天津工業大學教授邱冠雄認為,我國的經編機生產企業應借鑒德國卡爾·邁耶公司的經驗,設立紡織部,專門研發新型經編織物,促進紡機企業推出新機型,引領下游用戶開發新型織物。
經編織物具有生產高效、產品花式多樣、產品結構靈活和應用領域廣泛等特點,目前已在服裝、家紡、產業用領域廣泛應用。